故事10
勇擔社會責任 看護船團隊也是義務救援隊
——蛤蜊崗看護船救人故事
2016年8月5日,對于漁民董文志來說是他終身難忘的日子,午夜零點,蛤蜊崗分管海上看護的李富春經理接到求救電話,一艘漁船在返航途中行進到東南嘴時,撞到附近船只下網的大錨上,船只損壞,漏水嚴重,請求救援,放下電話李富春經理立刻與正在海上執勤的李明隊長聯系,布置救援工作方案,李明隊長接到指令后,立即帶著船員邢宏和時間賽跑、和生命賽跑,僅用了20分鐘到達事故地點,此時漁船已經開始傾斜,來不及過多的話語,讓大家穿好救生衣,在默契的配合下,他們迅速將漁民一個一個安全的接到快艇上,在最后一個人轉移成功后的不久,漁船就全部翻轉,看到這樣的景象, 驚魂未定漁民們拉住兩人的手,一遍一遍的說著,謝謝你們 謝謝你們,淚水與哽咽在無聲的訴說著對茫茫大海的恐懼,無助,對照進生命那一份曙光的溫暖與感動,李明隊長與邢宏用堅實的臂膀擁抱著漁民,給予漁民最需要的安全感與安慰,他們用堅定的話語說:“安全了,我們回家”。
第二天,李明隊長帶著邢宏一起去事故地點幫忙,看著漁民的生產物資一件件裝進船只,一顆牽掛的心也總算是落地了,而李明隊長與邢宏又回到了崗位上,堅守在茫茫的大海上。
一場午夜營救就這樣驚心動魄的落幕了,董文志等5位漁民為了表示感謝,在8月18日做了兩面錦旗送到蛤蜊崗,一是要感謝李明隊長和邢宏,二是要感謝光合,他們說“千言萬語也不能完全表達我們的心情,你們就是我們的救命恩人,你們挽救了我們的家庭啊 ”看著眼前這面承載著生命之重的錦旗,李明隊長與邢宏鄭重的接過,臉上漏出了那憨厚樸實卻最耀眼的笑容,那是一種救人于危難,從死神手中搶過5條生命的喜悅,那是作為海上的守護者,履行自己神圣使命的驕傲與自豪,更是作為一名蛤蜊崗人無尚的榮光和對光合團隊理念的完美詮釋 。
我們光合蛤蜊崗的看護船團隊,多年來堅守看護一線的同時,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,也是近蛤蜊崗海域一支重要的社會救助力量,只要接到救助電話,不管風多大、浪多高,都是第一時間趕赴現場,以下部分只是收集到從2012年到2018年近幾年救援事例的一部分:
2012年9月,漁民劉志發船在燈船附近,被拉沙子船給撞沉了,接到救助電話后,時任看護船隊長李富春第一時間帶人趕到現場,協同大連北海救助大隊的兩艘救助船和一架直升飛機實施救助,最后救活一人,六人遇難。并于第二天從大溜子趕到現場幫助拖遇難船,及時搶救漁民的財產。
2012年6月漁船李增亮正在邊三釣錐螺,船上小工突然發病,口吐白沫、抽搐,時任看護船隊長李富春接到漁民求助電話,第一時間把人送到陸地,病者得到了及時救助,脫離了生命危險。
2013年6月,一艘釣尖螺船上的小工手被機器絞折了,需要緊急醫治,接到漁民求助電話,楊祥林隊長第一時間把傷者送往陸地。傷者得到了及時的醫治,手被保住了,沒有落下殘疾。
2014年5月漁民楊永林船在距離大溜子十海里的地方被海浪打沉了,當時大南風五到六級。接到漁民求救電話,看護船隊長楊祥林第一時間帶人趕到現場,用艇把人送到大船上,人員全部被得救。
2015年5月31日,五號鼓附近有條漁船遇難,李富春經理接到二界溝漁監趙金監督長電話后,冒著七八級大風第一時間開船趕到現場,發現遇難船只后,及時通報給漁監部門。當時漁船已翻,天已傍晚,給救助帶來了一定困難,漁監也派來兩艘船實施營救,最后經過大家的極力搶救,船長得救,兩人遇難。
2015年7月漁民白濤船上有一名小工手指被機器絞折了,接到漁民求救電話,楊祥林隊長第一時間用艇把人送到岸上,傷者得到了及時醫治。
2016年5月份,漁民李明船機器壞了,當時海上陣風達到十級,海況相當惡劣。接到漁監求助電話,看護船隊長董維龍駕駛船只同其它救助船只共同分頭實施搜救,晚上六時許,由北海營口救助大隊船只將其救助上岸,之后,董維龍班組才撤回安全地帶,避風歸港。
2016年8月漁船上有一個小工心臟病發作,楊祥林隊長正在大溜子值班,接到孫經理電話,楊祥林立即下艇,趕赴現場把人送到陸地,病人得到了及時的救助,最后脫離了生命危險。
2016年9月17日,早上八點半,正在海上值班的李明隊長發現離船200米處有一條小船翻了,船底朝上,上面趴著兩個人??滩蝗菥彽臅r刻,李明隊長立即帶人下艇,開到了翻船處,風浪大,給船體靠近增加了困難,李明隊長利用他嫻熟的技術,結果僅用了三五分鐘就將兩人救上小艇。
2017年8月16日下午5點左右,在東南嘴附近有一漁民船求助,一名漁民操作不當手被機器嚴重絞傷,需將漁民快速送岸,接到求助后,克服當時陰天小雨、能見度較低的困難,董維龍立即組織船員駕艇趕往事發海域,找到出事船只后及時并把受傷漁民安全送到大港碼頭。
2018年9月17日上午7:50,距離我值班海域16海里處有一漁船船員發出救援信息,有一船員呼吸困難需要提供緊急救援,接到指令后黃彬隊長帶隊緊急出動進行救援。8:40到達指定地點、確認需要救援漁船后及時將患病船員送回二界溝新港碼頭,保證患者得到了及時救治。
——蛤蜊崗供稿